美國銀行最新報告顯示,自今年3月份以來,港口擁堵情況惡化已導致集裝箱船舶供應減少2%以上,新加坡、迪拜和地中海是重點擁堵地區(qū),而亞洲地區(qū)的集裝箱供應仍然非常緊張。
集裝箱咨詢公司Linerlytica也在其最新的報告中稱:“ 港口擁堵再次擾亂了集裝箱市場,新加坡成為最新的阻塞點,其集裝箱擁堵狀況達到前所未有的的危急水平”,該報告指出:目前,大量船舶在新加坡港外排隊等候靠泊,積壓的集裝箱數量超過驚人的450,000標準箱,根據估算,這些船舶最長將面臨七天的排隊等候時間。
“嚴重的擁堵迫使一些班輪公司取消了在新加坡港??康挠媱?,這將給下游港口帶來壓力,這些港口將不得不處理額外的集裝箱量,”Linerlytica指出。
上海和青島也有大量集裝箱船排隊等泊的現象。作為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上海港的船舶等待時間目前已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集裝箱預訂平臺Freightos研究主管Judah Levine評論道:“船期延誤和航班取消是導致中國部分港口出現空箱短缺和船舶擁堵的原因之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存在擁堵問題?!睋?,馬來西亞巴生港在Linerlytica的當今最擁堵集裝箱港口榜單中排名第八。
Sea-Intelligence 的分析師在其最新的周報中指出:“亞洲港口擁堵和需求突然激增,吸收了大量的運力,而目前市場上運力已經不足?!辈⒀a充道:“承運商取消航班,其實并非為了限制運力,而僅僅是因為當船舶陷入擁堵時,他們沒有空閑的船只來維持每周的服務。”
此外,匯豐銀行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港口擁堵導致貨物運輸效率低下,為了確保航班的準班率,部分承運商選擇跳港,進一步壓縮了本就緊張的運力?!?/p>
自去年11月以來,紅海地區(qū)的沖突已經對全球航運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船舶航行計劃被迫發(fā)生變化,這不僅影響了亞洲和歐洲的主要港口,還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隨著沖突的持續(xù),預計未來航運業(yè)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和不確定性。